新闻动态
你的位置: 极速快3必中技巧公式 > 新闻动态 >
8月下旬,以色列南部与加沙一线,前方火力没停,后方却传出一个新名词——“基甸战车2号”。多家中东媒体和以色列记者在社交平台说,这是一次加大兵力、拉长时间的清剿行动,目标盯着加沙城和北部密集区。以方官方没系统公布细节,但从部队轮换和火力分配节奏确实在上提。
接着看动因。9月联合国大会临近,欧洲今年已有爱尔兰、西班牙、挪威先后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,欧盟内部也在讨论更多限制措施。对以色列来说,九成以上关键军备靠美方,部分零部件与弹药也来自欧洲,一旦卡壳,前线推进就会变慢。以色列现在是在抢时间、抢地盘。
再说战术和装备。以军城内推进离不开工程兵和装甲推土机,过去主要用美制D9,国内再做装甲防护。现在持续高强度作业,装备耗损明显,备件、车体更新跟不上。于是前线更多用小型无人机投掷爆炸物开路,效果有,但炸药耗得快,废墟清理还得靠推土机,施工链条没办法省略。
外界普遍把这波动作看成“最后一战”的说法,我更愿意说是“最后一次把筹码摊大”。因为这个时间点,再拖,欧洲秋季会期继续开会,企业、银行的合规审查会更严。结果就是,后勤补给、保险融资都会变难,部队越靠前,后端越吃紧。
国内政治同样在掰手腕。以色列执政联盟这两年裂痕不断,提前选举的传闻起起落落。要守住政权,政府需要一场“能对公众交代的成绩”,最好能在议会休会前讲出一个清晰节点。这就是为什么军方日程和政治日程经常对齐。
征兵是硬伤。预备役拉得久,家庭和公司都吃不消;常备军的心理压力也在堆。以色列媒体反复报道战后应激的案例,军内外都有请愿,呼吁用换俘和停火把人带回家。部队还要维持轮换和训练,指挥员面临两头为难。
和这件事绑在一起的,还有极端正统派的服役问题。2024年夏天,以色列最高法院要求政府执行征兵,并对不服役的神学院学生财政支持设限。这一下,世俗家庭觉得公平了一点,但联盟内的宗教党派很不满。因为这个,街头、议会、军营里的火气都在升。
放到华盛顿这条线,美以也在下棋。2020年的《亚伯拉罕协议》让阿联酋、巴林、摩洛哥、苏丹和以色列建交,这是特朗普时期的重要一笔。之后想把圈层扩到沙特,一直没敲定。现在加沙久战,越境定点打击一多,华府的面子和调停难度都被顶着走。
卡塔尔是关键中间人,人质交换、停火草案大多经多哈撮合。市面上流传“以军越境在多哈定点打击”的说法,相关各方没有公开证实;如果真有,那会是重大外交事件,金融和驻军都要承压。对以色列来说,这样的动作短期解恨,长期容易丢朋友。
以色列财政部长斯莫特里赫等极右翼人物多次公开谈“加沙的未来”。有人在特拉维夫的城市更新会议上放话,要把加沙做成“房地产富矿”,还提到和美国方面“合作分享收益”。这类说法在以媒和社交平台传播很广,但具体方案和法律文本并未公开。
这里就牵出风险账。占领状态下的土地处置,动到私人产权和民用资产,欧盟和多国都有红线。欧盟近年对暴力定居者、涉侵权的实体出了签证和资产限制,美方也制裁过个别个人。你要真去招投标、过银行合规,很多机构会直接按掉。
军需账同样没法糊弄。地面推进要炮弹、炸药、工程车、无人机、电池、油料,精准弹药更得靠美国拨补。一旦政治上起摩擦,哪怕供应只是放慢,作战节奏就要降档。现在以色列选择把“既成事实”做大,是典型的先落子、再谈判。
还有人道账。加沙医院、供水、电网、学校的重建,全是大钱,联合国和世卫都一再预警。你如果把重建当赚钱工程,而不是先把人安顿好,地区反弹会更强,治安成本更高,驻军时间更长。企业看的是现金流和法律风险,军队看的是人和时间,两边目标并不一样。
回到特朗普这条线。外界多次报道他对“久战不休”的不满,尤其是会损害美国对阿拉伯伙伴的承诺感。以色列这边抛出“开发加沙、共享收益”的话头,既像是给特朗普阵营的商业甜头,也像是对内的动员口号。但真要落地,法律和国际阻力都在眼前。
傍晚,加沙城一条被掏空的街上,一台推土机停在瓦砾边,履带上全是灰,工程兵用手指在纸上点着下一处爆破位置,士兵把水壶递过来,无人机操控员正盯着屏幕里的黑白画面。等联合国大会周的钟声敲响前,谁来拍板这台推土机下一步该往哪走?
下一篇:没有了